近日,“选调生不满嘉峪关”一事引发舆论哗然。武汉大学研究生顾某对选调分配的地点----甘肃嘉峪关不是很满意,以懊恼、后悔、不满的情绪发表一篇名为《山花寻海树,不如就春风》的网络公开文章,卷起了对自己、对武汉大学、对当代中国青年都有较大负面影响、也有很大教育意义的舆论漩涡。
我想,当代高校学生,都要以这名武汉大学选调生事件为鉴,自省,自律,自强,最终自我成就。
对于这位选调生,我觉得她确实很有值得批判的地方,比如说目标定位太消极,人生规划太自我也就是太自私、太小我,没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、与大时代的火热熔炉结合在一起----只想到自己,没想到环境,所以是渺小的;只想到现在,没想到趋势,所以是死板和愚蠢的。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太盛,所以人品也确实有些亟待改善之处。
最不该的是把自己那点患得患失的小九九、精致利己的小算盘,乃至有些龌龊的心思,毫无保留的完全暴露出来,以致让他人围观、品评,授人以柄,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被动,甚至产生大的恶果。当然,心绪是飞扬起伏的东西,总在变化之中;每个人都有情绪低落或心情不好的时候,但千万别将心思乱发到网上。有人说“人生如戏,全靠演技”,这当然是错误的,人生需要真诚;但,就如人需要必要的衣装和化妆才能出现在公共场合一样,适当的“装”与“妆”还是要的;一个成年人,必要的城府还是要的。
年轻本来就是一个探索的年龄阶段,探索本来就充满着坚定和迷茫、正确和错误、沉沦和飞跃,消极的与积极的、邪恶的与正义的、反动的与进步的,交织集结,时而为乌云,时而为彩霞,这才成其为青春。否则是单调和枯燥的青春;青春没有那么浅薄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这位姓顾的武大研究生,并没有什么大错;她的消极和低迷,是徘徊在十字路口的每一个人,特别是处于迷茫和寻梦途中的年轻人的常见的心理发展、变化状态。
然而,我们的社会并不是一个充分宽容的社会,对于顾某这种我认为正处于变化之中、可以理解的心态和言行,整个社会并不理解,从这几天无数网友一股脑地恶语相向、无数媒体一边倒地恶评如潮,可见一斑。其中,保持理性、包容态度的寥寥无几。在我这个年届半百的长辈看来,她虽然是年轻人,但也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呀!说她是“孩子”,因为她正在迷茫、正在反思,可以转变、正在转变,她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正处于一个的转变的路口,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中良性发展,在恶劣的社会氛围中可能畸变。可是公众不这么想,社会不这么做。这是可悲的。
一个健康、良性、充满理智的社会,应该明辨是非,也应该海纳百川;应该认同年轻人有多样化的自我选择,因为社会本来就是多样化的,只要年轻人的选择不具有对他人和社会的危害性;应该允许探索、包容失败、理解低落的情绪、温和对待一时狭隘的心理,用宽恕和鼓励的微笑面对一时犯错、可以改错、积极进取自我改造的孩子,就像用慈悲的泪眼看着自己在精神领域蹒跚、踉跄的儿女,就像用同情和希望的目光凝视蟹的脱壳、蛇的蜕皮,想象着她们的重生。
2024年5月3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