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秋大旱枯水季,也是大湖禁渔特护期
8月28日中午驱车于干枯见底的洞庭湖。沿路过去,有些汽车、摩托停靠在浅滩边或干硬的湖底,它们的主人当是捕鱼者。
远望一块大约百亩的残湖,沿岸人影幢幢。有不少人在岸边钓鱼;还有一些人在浅水用什么器具在捕鱼;另有三个人正在芦苇丛里背着看来沉重的渔具往湖里走去。
这么的干热的天,他们为什么甘于忍受烈日酷暑?估计是所得甚丰,“无利不起早”嘛。为什么颇有收获?估计是水小鱼多、容易捕捞,如瓮中捉鳖。
当前捕捞野生鱼类暴利之所在,笔者分析:①久旱无雨,随着水面缩小,包括江豚等等稀缺物种在内的水生动物越来越被分割、退守于一隅,挣扎在湖水干涸后形成的小沟小凼小塘里面。水面越小、鱼越集中。②天气暖和一般是鱼类新陈代谢和生长旺季,所以也是鱼类吃食高峰期,对食物需求量大。③禁渔几年了,这时候,这些大湖干涸后形成的“池塘”,里面的“宝贝”应该特多。
满足上述“水小”“鱼多”“嗜食”三个利好条件,从而鱼好钓、虾易捕、人获丰,以至于让偷渔者们一下手一个惊喜。
偷猎禁捕人员越惊喜,对水生生物资源的破坏性、乃至颠覆性的毁灭性也就越大,禁渔形势就越严峻。
千百年来,暴利,总让人想入非非,乃至排除万难、不怕牺牲、铤而走险。
看来,象春季涨水期、鱼类产卵期需禁捕一样,象今年这样干旱的夏秋枯水期,或许也是禁渔的特护期。
洞庭湖如此,其他鄱阳湖等同样遭受大旱的水域,料想也是如此。
值此关键时节,抢救性保护不可再生的水生生物资源,真是刻不容缓啊!